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

       电子信息类专业是理工结合的交叉学科,通过电子信息实验教学,能够使学生应用电子学技术及计算机技术,进行系统设计,完成信息的获取、传输和处理。涉及知识面很宽,主要包括无线电物理学、无线电波传输与天线、电子学与信息系统、生物医学工程、信息与电子科学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系统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
       当前电子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趋势与特点:
      (1)电子与信息并重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广义地扩展为计算机、世界范围的高带宽数据网络和通讯系统),以及需要去感知、处理、存储和显示的信息的支撑技术,已经对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产生了主导性的影响。
      (2)系统设计能力
      电子系统复杂性水平的不断提升的结果,使得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将来大多数的研究会强化信息技术在新兴领域的作用和影响。
      (3)学科交叉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愈来愈多的研究和应用活动将与其他学科领域形成交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光电子、自动化、以及电子与信息工程等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而且必将变得具有无缝连接性。同样,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研究进展也为医学、物理科学、控制科学、系统科学以及相关工程领域等提供了特别开放的学科交叉机遇。
      (4)持续学习能力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分析和设计方法更新步伐加快,很多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和方法每几年就必须完全重新加以思考,因此,需要学生具备终身学习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针对这种趋势,电子信息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方案的改革具有以下特点:
     (1)掌握扎实的数理基础,掌握电子技术、计算机基础理论。
     (2)注重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的训练,注重科学思维与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人文与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
     (3)在电子信息科学领域或与本学科领域相关应用科学技术领域、交叉学科领域从事基础理论和电子系统、信息系统、新型材料等的设计、制造和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
       复旦大学实施一流本科教育提升行动计划,构建通识与多元选择有机结合的“2+X”培养体系,电子信息教学实验中心坚持贯彻学校“大类招生、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多元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课程设置上,前期构筑宽厚基础,推进通识教育,后期优化专业教育,注重学科交叉培养,加强研究性与工程类教学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在本科前两年着重开展通识教育和大类基础教育,专注基础融通,课程体系中从导论类课程安排,培养对电子信息类专业的认知体验,再进入电子信息基础类课程安排,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从本科三年级开始,根据学生个性化、多元化成长需求,进入综合与专业类课程,通过开放、创新、学科交叉实验,构建互相贯通的多维发展空间,提升专业素质与创新能力。
顺应电子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趋势与特点,电子信息实验中心启动电子信息类和光电工程类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以培养未来信息领域创新领袖人才为目标,通过课程体系的调整和优化,使学生具备在信息工程、电子工程、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和光学工程等相关领域中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分析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8 © 复旦大学电子信息教学实验中心

技术支持: 维程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