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信息学院召开本科生教学质量工作研讨会

发布时间:2008-01-25 

      2008年1月25日,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培训中心,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召开“本科生教学质量•科技创新探索工作研讨会”。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各系正副主任、党支部书记、王威琪院士、范滇元院士、部分专家教授、院长助理、学院办公室主任、工会主席等40多人参加会议。学校张一华常务副校长、教务处陆靖处长、科技处胡建华副处长应邀出席会议。研讨会为期一天,上午研讨主题为本科生教学质量,主持人应质峰副院长;下午研讨主题是科技创新探索,主持人陈良尧院长;院党委书记朱建艺就上述两个主题作会议总结。研讨会气氛热烈,发言踊跃。张一华常务副校长、教务处陆靖处长、科技处胡建华副处长及“六系二院”12位教学、科研副系主任、院士、专家纷纷发表精彩讲话。

      应质峰副院长主持本科生教学质量主题研讨会。针对信息学院270名专任教师队伍,承担课程占全校1/10,但教学成果少现状,指出大体量与低显示度的不相适应,将会影响学科建设,对此有何解决对策,要求大家群策群力。

      教务处陆靖处长作主题发言 1.介绍学校本科教学的基本状况。指出国家提倡创新人才培养,学校注重内涵培养教育,应培养学生创新潜质。学校应立足为学生成才成长创造机会,为学生面对机会作选择时提供指导,在学生选拔中保证公平。在列举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的本科教学情况时,谈到学校存在的四个差距,即开课差距、班级规模差距、专业选择差距和学生参加科研差距。学校应扩大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尽最大可能满足学生需求;为有发展潜能的学生开放专业转换,为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做个性化培养方案;逐步建立起在本科生阶段有研究经历的导向和氛围。2.复旦大学本科定位是应该给学生感受多元文化的机会,学校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化眼光的学生。要鼓励学生不只追求眼前利益,而是终身发展。3. 教育部有关政策与信息学院目前现状的对照,复旦大学既要有勇气树立自己的特色,也要在显性指标上有突出表现。信息学院近年来国家教学名师、四年一度国家教学成果奖都是空白,希望能够加强力量争取。

      电子工程系王勇副系主任提出,电工系目前有上海市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教学名师1名。计划“模拟电子学基础”申请上海市精品课程,“模拟与数字电路实验”申请校级精品课程。教学实验中心2005年曾获得上海市二等奖,准备联合通信系和微电子学系,联合申请上海市示范实验中心。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黄萱菁副系主任指出,人才培养指标非常重要,计科系人才培养指标目前过得去是得益于过去老教师的努力。但随着老教师相继退休,教学队伍形势严峻,重视课程衔接问题。表示一抓显示度工作,二抓薄弱环节,做好差异化培养,对一些课程进行改革。

      计算机信息技术系张亮副系主任汇报信息安全新专业建设情况。谈了对课程体系建设等一系列想法,其中谈到青年教师教学普遍存在差距,实行青年教师跟班半年到一年,形成制度化保证;主讲教师和TA之间,考虑一定的工作量;课程设置尽量避免重叠;双语教学目标定位进一步明确;关于专业外语教学的精品课程,教学团队的组织和培养;教学合作要与国外相融合,改善合作条件,提高教师积极性。

      光科学与工程系吴嘉达副系主任就光科系专业演变和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教学现状阐述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基本能满足专业培养需要,但专业设置时间不长,工作积累不多,教学显示度尚空白。课程有特色,教师上课质量高,但体量小,精品课程一般需要一个教学团队,可在向技术类物理方向发展中,拟以系列课程申请精品课程,这样有体量有内容还有教材方面的成果。应该扩展实验内容,增强学生专业动手能力训练。

      微电子学系周嘉副系主任讲述微电子专业获国家特色专业三年后的验收问题。计划出版5本以上相关教材;建设8门以上来自产业界的课程;全部实现双语课程;引入全职外籍教师;发表教学论文2~7篇;与著名企业合作建设校外实习基地;集成电路工艺、半导体物理申报校级、市级精品课程。

      通信科学与工程系倪卫明副系主任针对本系教师承担着非常繁重的教学任务现状,表示支持和电工系一起联合申请上海市实验示范中心。并确立新的教学工作目标即建设教学团队;改善试验场地困难;实现本科生、研究生教学资源共享;改进学生实验考核办法,创新教学方法;培养优秀教师,组织精品课程。

      张世永教授有感而发,认为一个学院搞好教学很关键。教学工作不只是上什么课,做什么教材,关键还是做人的工作,做好教学规划很重要。科研也是我们规划的一个重大工作。2007年计算机得到上海市和国家的重点学科。复旦计算机是国内较早成立的计算机系,出了很多在国际国内计算机界有影响力的人物,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生,有很多毕业生都在国际国内大的企业集团里领衔。筹备计算机学院是要重振雄风,目标要更长远,要成为国际上很有影响力的团队,要把更多的年轻人推到第一线,把他们培养成为一流人才、代表人物。

      张一华副校长作总结发言。充分肯定信息学院定期召开工作研讨会的形式和制度。要求系和学院、学院和学校部处加强沟通,多一份沟通就多一份理解支持,办法一定比问题多。复旦大学立足上海,面向全国,创办世界一流研究性大学,学院的定位要清楚,要培养创新人才。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和使命,也是学校主要的中心工作,以学生为本,育人为先,学校的资源要向本科教学倾斜。信息学院是规模最大的学院,学院的问题就是学校的问题,合、并、拆, 都不是简单的加减,而是为了加强学科,把力量拧在一起。关键是教书育人工作抓紧,一定要从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上做好,处理好教学工作和学院方方面面工作的关系。

2018 © 复旦大学电子信息教学实验中心

技术支持: 维程互联